在护理领域,吕金艳宛如一盏明灯,散发着无尽的光与热,照亮了患者的生命之路。自2014年,她肩负起三级甲等医院护理部主任的重任,她带领护理部团队以无畏的勇气、卓越的智慧,开启了医院护理的新局面。
革新管理,筑牢护理根基 吕金艳深刻认识到,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在她的引领下,护士队伍建设、岗位管理、绩效改革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她精心构建并巩固全员参与的护理管理模式,搭建起护理质量管理三级架构模式,精心打造护理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护士长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持续质量改进体系,同时建立科护士长联合办公机制,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石,成功塑造了独具特色的6C管理模型,为护理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其迈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高度。 在护理信息化建设中,吕金艳带领团队,在院领导及网络信息部的大力支持下,历时两年多,精心打造集临床护理业务与护理管理于一体的护理信息系统。移动护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条码式腕带和移动式PDA身份核查、医嘱处理,一站式电子评估录入,建立健康教育和护理风险评价工具及预警功能,病房全面采用电子护理记录,形成专科护理计划资料库,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使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在呼伦贝尔市护理领域独占鳌头,引领护理管理步入信息化时代。
科研领航,助力学术腾飞 科研与学术发展是护理学科进步的动力源泉。2016年,吕金艳大胆革新,首次在医院实现护理科研(除管理类)由护理部独立管理,为护理科研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她积极鼓励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进取,申报院级护理创新发明达20项,并踊跃申请国家专利。任职以来,她深度参与指导院内护理科研30余项,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2018年,她主持的《呼伦贝尔地区5家医院癌症患者疼痛控制现况调查研究》成为首个护理类市级科研立项课题;同年,她担任《托马斯评估工具在老年住院患者的应用》国家继教项目主持人,获批医院首个护理硕士生导师。在她的引领下,护理队伍屡获佳绩,近三年获得市级以上荣誉47项,国家级荣誉3项。在第五季全国擂台赛中,她带领团队提交的“医院 - 医联体 - 社区联动 日间手术伤口模式的构建”案例荣获主题五丰富日间医疗内涵“全国示范案例”,使护理专科团队成功迈入国家方队,实现了医院护理科研、学术发展的重大突破。 专科突破,拓展护理边界
为满足患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吕金艳大力推动医院护理专科发展。2016年8月起,她带领团队相继开设伤口/造口/失禁、PICC护理、糖尿病护理、腹膜透析护理专科门诊,为特殊群体提供专业、精准的技术指导。同时,建立静脉治疗、危重症护理及疼痛护理等10个护理专业组,在全院开展疼痛护理评估,积极推行安宁疗护,高度关注患者舒适度,显著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暖心服务,传递护理温度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吕金艳深知,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在于精湛的技术,更在于温暖的人文关怀。她推动实施护理“暖心工程”,全院各科室全力支持,培育出36个“一科一品”“暖心护理”特色品牌,让患者及家属真切感受到有温度的护理。她提出富有内涵的护理文化,强调团队发展要重人文,推动护理学科持续发展;护士要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此外,她组织成立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护理联盟,成员单位达23家医院,将优质护理服务不断延伸。2019年,医院护理暖心工程、优质护理下沉工作在自治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检查中脱颖而出,作为亮点得到专家高度肯定。
逆行抗疫,诠释使命担当 吕金艳不仅是护理事业的卓越领导者,更是冲锋在前的“生命守护者”。作为一名“抗击非典”火线入党的党员,2003年“非典”、2009年甲型H1N1流感,她都毫不犹豫地投身抗疫一线。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她再次主动请战,逆行出征。在抗疫过程中,她倡议医疗队给患者写信加油打气,队员们纷纷响应,用温暖的文字传递力量。大家齐心协力,为患者送去营养补给,给予悉心照料,患者深受感动,通过抖音短视频表达对医护人员的衷心感谢。 作为一名有着17年党龄、多次参与重大疫情防控治疗工作的共产党员,吕金艳深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至关重要。经上级党委批准,医疗队在疫情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她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在她的带领下,临时党支部在疫情防控关键部位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凝聚起强大的战斗力,极大地鼓舞了队员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全体医疗队员不顾个人安危,坚守病房,圆满完成疫情防控治疗任务。尽管家中有70岁的老母亲和15岁的女儿,她依然毅然决然奔赴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家危难时刻,共产党员必须冲在前”的坚定信念。
吕金艳,这位从急诊科小护士成长为呼伦贝尔地区护理学科带头人的杰出女性,不论是在日常的护理工作,还是在突发事件救治及延伸下沉工作中,她都不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率先垂范、敬佑生命、传承发展护理学科,用她的温度影响着呼伦贝尔地区的护理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