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PET/CT:捕捉癌症的"生命雷达",让早诊早治成为可能
发布时间:2025-03-27 08:30 阅读:126 来源:互联网

每30秒就有1人确诊癌症但早期发现可改写结局

    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分钟有8人被确诊癌症。但在世界癌症联盟公布的《癌症生存率白皮书》中,早期癌症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正如世卫组织倡导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理念,精准影像技术正在成为抗癌战线上的"先锋部队",而PET/CT正是其中最瞩目的"生命雷达"。

1、PET/CT:

当"细胞间谍"遇上"解剖相机"的跨界组合

双重影像的化学反应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通过注射含微量放射性的葡萄糖类似物(18F-FDG),标记代谢异常的癌细胞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提供精细的解剖结构定位

1+1>2效应:68%的肿瘤转移灶通过融合影像被发现

看不见的"细胞战争"可视化

    当示踪剂在体内漫游时,代谢率是正常细胞3-10倍的癌细胞会疯狂"吞噬"这些糖分,在图像上形成醒目的"光点",即使小至5mm的病灶也无处遁形。

左:CT影像

中:PET-CT融合影像

右:PET影像

2、抗癌实战

PET/CT如何参与肿瘤全周期管理
诊断攻坚阶段

疑难病灶定位:案例:60岁患者常规检查无异常,PET/CT发现胰腺代谢增高灶,病理确诊早期癌

良恶性鉴别:SUV值量化分析准确率达92%

治疗导航阶段

精确分期:发现35%传统影像漏诊的转移灶

放疗靶区勾画:误差范围从厘米级降至毫米级

康复监测阶段

疗效评估:化疗2周期后代谢降低>25%提示治疗敏感

复发预警:可比临床症状早6-12个月发现异常

3、科学认识

关于辐射与适应证的真相

辐射在安全范围内

单次检查辐射量≈5年自然本底辐射

新技术:数字化PET/CT使剂量降低40%

这些人群建议检查

① 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

② 发现不明肿块/转移灶

③ 癌症家族史+持续症状

④ 治疗前后疗效评估

⑤ 高端体检人群

注意事项

检查前6小时禁食

糖尿病患者需调整血糖

根据2014年EANM(欧洲核医学协会)发布的指南,由于18F-FDG几乎不排泄到乳汁中,在注射18F-FDG后的12小时后便可以继续哺乳

4、倡议呼吁

用科技点亮生命希望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关注身体危险信号

理性看待检查技术,消除"恐核"心理

核医学科预约电话:

0470-3997596、0470-3997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