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呼伦贝尔市卒中地图质控会召开:直面短板精准施策 共筑边疆卒中救治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5-03-31 17:23 阅读:127 来源:互联网

近日,呼伦贝尔市卒中地图质控工作会议在海拉尔区召开。会议由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牵头,全市11家卒中地图参与单位负责人悉数到场,围绕卒中急救地图质控升级、区域协同救治能力提升展开深度研讨。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专委会办公室主任高瑞江主任,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邓一帆出席会议并作专题发言。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郜立红、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韩淑祯共同主持会议,全市卒中领域骨干30余人线下参会。


以问题为导向 擘画卒中防治新图景

邓一帆副院长在致辞中强调卒中地图作为“救治导航仪”和“质控标尺”的双重价值。他表示,通过11家卒中中心协同努力,呼伦贝尔卒中急救地图连续4个月稳居“全国前十五、自治区首位”,溶栓、取栓技术效率显著提升,但坦言“区域发展不均衡、多学科协作不足”仍是关键掣肘,呼吁通过本次会议推动救治网络迈向更高水平。

高瑞江主任在会议发言中,以全国质控数据为基准,对呼伦贝尔卒中地图参与单位进行精准画像一是救治时效性差异显著。部分旗县DNT(入院至溶栓时间)超75分钟,较最优单位差距达40%,偏远地区溶栓率低;二是数据质量存漏洞。个别单位存在“漏报、误报”现象,影响质控分析可靠性;三是技术同质化不足。血管内取栓技术开展医院较少,基层适宜技术应用率偏低。针对上述问题,高瑞江提出改进策略:一是对DNT超时、数据异常单位实时通报,限期整改;二是由自治区专家团队开展质控会议及适宜技术学习班,帮扶技术薄弱医院,提升溶栓、取栓技术全覆盖。

郜立红主任立足边疆地区实际,指出呼伦贝尔因“气候、饮食、地域等因素叠加,卒中防治挑战尤为艰巨”。她以信息化赋能成效为例,肯定卒中地图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的突破,但直言仍存在基层流程不规范、协作松散等问题亟待解决,并提出“强化DNT管控、深化医联体协作、全民科普FAST早期识别”三大行动路径。

质控经验

扎兰屯市人民医院的曲晓玉副院长分享该院卒中中心建设经验。

扎兰屯市中蒙医院杨成艳副院长对《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进行深度解析。

在优秀医师病例分享环节,来自不同医院的优秀医师向大家分享了精彩病例。

郜立红总结称,“病例是质控的镜子,既要推广经验,更需直面教训。

郜立红主任进行总结发言,卒中中心建设需要二个方面齐头并进,一是技术,二是管理,卒中地图需要各卒中中心紧密合作。希望各相关单位持续深化合作,推动卒中急救地图的优化完善,为我市卒中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的救治服务。

此次会议圆满结束,与会人员均表示收获满满,并承诺将继续全力支持卒中急救地图的质控工作,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贡献力量。作为卒中地位管理单位,我院也将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卒中救治领域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