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压力袜?
梯度压力袜(GCS)简称压力袜,可以辅助下肢静脉回流,压力袜的压力是循序递减的,即足跟、脚踝部位的压力最高,往上压力逐级降低,大腿部位的压力最低,起到将下肢静脉血液“压回”心脏的作用。
压力袜这种循序降低的压力梯度可有效帮助缓解静脉高压,增强骨骼肌泵功能,改善淋巴回流,防止腿部疲劳和疼痛,还可以缓解脚和踝部的肿胀。
2、为什么要穿压力袜呢?
静脉曲张早期除了外观上的浅静脉迂曲扩张,即“青筋突出”外,一般没有症状。坚持穿医用压力袜能够延缓静脉曲张的进展,有效缓解久站后酸困、胀痛等不适,是静脉曲张保守治疗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及下肢静脉剥脱手术后恢复期的支持治疗,压力袜并不能治愈静脉曲张,但当它们与其他形式的静脉曲张治疗相结合时,效果会更好。
术后卧床、久坐久站或患有静脉曲张时,下肢血液回流缓慢,易形成血栓或加重静脉曲张。医用压力袜通过梯度压力设计(脚踝压力最高,向腿部递减),可:
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液淤滞
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缓解腿部肿胀、酸胀感,延缓静脉曲张进展
适用人群:
术后需卧床者(如骨科、妇科手术等)
长期久坐久站者(教师、医生、护士、服务员、厨师、司机等)
孕妇、静脉曲张或血栓高风险人群
3、如何选择压力袜的长度呢?
目前压力袜根据长度分为膝下型、膝上型、连腰型等,其中以膝下型、膝上型较为常用。对于单纯小腿沉重不适或者预防小腿静脉曲张加重,可以选择膝下型压力袜;如果病变累及到膝上大腿段,或者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后,需要穿膝上型压力袜。一般不建议选择九分型压力袜,这可能会阻碍足部静脉回流,甚至引起足部水肿。
对于大多数中低危患者,膝上和膝下型压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效果一致,但膝下型的GCS患者接受度较高。
4、压力袜选择:选对尺寸和压力等级很重要
不同品牌的压力袜,尺寸测量方法不同,在购买前要根据推荐的测量方法测量合适自己的尺寸。需要指出的是,压力袜并不是压力越大效果越好,一定要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适合自己尺寸和压力的压力袜。
1.测量尺寸(晨起时测量最准确):
- 脚踝最细处周长
- 小腿最粗处周长
- 大腿根部周长(长筒袜需测量)
- 脚底到膝盖/大腿的长度
按测量数据对照尺码表选择,勿“估码”
2. 根据压力等级,压力袜一般分为四个等级(遵医嘱选择):
-I级压力(15-21mmHg):适用于改善早期静脉曲张的症状,如酸胀、沉重感,也可改善久站工作者的腿部不适症状;
-II级压力(23-32mmHg):主要用于改善有明显迂曲突出皮肤表面的静脉曲张,伴有沉重、水肿、乏力症状,也可用于静脉曲张手术后的压迫治疗;
-III级压力(34-46mmHg):主要用于有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患者,或者淋巴水肿的患者,由于其压力较高,对于老年人要注意是否有足部缺血的情况;
-IV级压力(46mmHg以上):适用于重度淋巴水肿的患者。
5、正确穿戴六步法
准备工作:
- 清晨起床前穿戴(避免腿部肿胀后难穿)
- 检查袜子是否平整无褶皱,指甲修剪圆滑
步骤:
1. 反向卷袜至脚跟:将袜子从袜口向外翻折至脚跟处,形成“口袋状”。
2. 套入脚尖:脚尖对准袜头,缓慢拉至脚跟,确保脚跟与袜跟对齐。
3. 提拉至小腿:双手交替向上提拉袜筒,避免过度拉扯导致压力不均。
4. 调整平整:从脚踝向大腿方向抚平褶皱,确保无卷边、无扭曲。
5. 检查松紧:手指可插入袜筒1-2指为佳,过紧或过松需调整。
6. 脱袜技巧:睡前从袜口缓慢向下卷脱,勿暴力拉扯。
注意:
- 穿戴困难者可用橡胶手套增加摩擦力,或使用专用穿戴辅助工具。
- 每日检查皮肤是否发红、破损,发现异常立即停用并就医。
6、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
错误穿戴:
- 袜口卷边、褶皱压迫皮肤
- 穿至膝盖下方时袜筒下滑
- 为方便穿戴涂抹润肤霜(增加滑动风险)
禁忌人群:
-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症)
- 严重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感染或破损
- 心力衰竭、腿部严重水肿、肢体感觉丧失、糖尿病病史、广泛性的静脉溃疡
7、日常护理与更换建议
1. 清洗方法:
每日手洗,水温≤40℃,中性洗涤剂
平铺阴干,避免暴晒或烘干
2.更换周期:
有直立性活动时要穿戴,避免睡觉时穿戴,一般压力袜的寿命在6个月左右
弹性减弱、压力不均时及时更换
静脉曲张术后,压力袜穿脱时间严格遵循医生嘱托
8、何时需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诊:
- 单侧腿部突发肿胀、发红、发热
- 小腿持续性疼痛或压痛
- 呼吸困难、胸痛(警惕肺栓塞)
小贴士:缓解穿戴不适
- 穿戴前可抬腿5分钟促进血液回流
- 选择透气性好的医用级压力袜(避免化纤材质)
- 足跟疼痛者选开放式脚趾款
总结:正确穿戴压力袜是预防血栓和静脉曲张的有效手段,但需科学选择、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