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在努力重新学走路时,除了大家可能熟悉的“划圈步态”,还有一个非常常见的困扰——“膝过伸”,也叫“膝反张”或“锁膝”现象。数据显示,高达68%的偏瘫患者会出现这个问题(参考文献:Gait & Posture 2023)。它不仅是步态异常,长期下去还会降低行走效率,甚至加速膝关节的磨损退化!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膝过伸的成因和科学的康复方法。
什么是“膝过伸”? 想象一下,在走路或站立支撑身体时,患侧的腿本该微微弯曲的膝盖,却像被“锁”住一样,过度地、不自然地往后绷直了。同时,身体常常会伴随一些其他代偿动作,比如骨盆没能充分挺直、患侧髋关节弯曲、小腿向前摆动不足等。这就是膝过伸(膝反张)。下图直观地展示了这种异常步态:为什么会出现膝过伸? 膝过伸并非单一原因造成,往往是多个环节“失灵”共同作用的结果: 膝关节“不给力”: 大腿前侧肌肉(股四头肌)太弱: 撑不住身体重量,膝盖就容易“打软”后锁。 大腿前侧肌肉太紧张(张力高): 过度“拉紧”膝盖,不让它自然弯曲。 大腿前后力量失衡: 大腿后侧肌肉(腘绳肌)力量弱于前侧肌肉,无法有效“刹车”防止膝盖过度伸直。 脚踝“拖后腿”: 小腿肌肉痉挛或跟腱太紧: 导致脚踝向下勾(跖屈)受限,身体重心被迫后移,膝盖就容易过伸来代偿。 小腿前侧肌肉(胫骨前肌)无力: 无法顺畅地将脚背向上勾(背屈),影响步态协调。 身体“感觉失灵”: 脑卒中常损伤本体感觉(关节位置感),患者难以清晰感知膝盖的角度和位置,自然无法很好地控制它。 核心“不稳当”: 躯干(尤其是腰腹和臀部)控制能力差,例如站起时伸髋太慢而伸膝太快,也会诱发膝过伸。 科学康复,改善“锁膝”有办法 针对膝过伸,康复医学科有一套综合的、基于循证医学的训练方案: 一、放松紧绷,恢复活动度 被动牵拉跟腱:患者取仰卧位,治疗者一手固定患侧足踝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足跟,向前下方牵拉跟腱,使踝关节背屈。 站立斜板:患者正面站立于20~30°斜板上,开始站立时双腿负重,以后逐步过渡到患腿负重。 被动牵伸髋关节训练:患者取侧卧位,患侧下肢伸髋屈膝,治疗者被动牵伸髋关节,使髋关节后伸。 二、强化薄弱肌群是关键 屈膝(腘绳肌)训练:患者取俯卧位,在臀部无代偿的情况下,辅助患侧膝关节做屈伸训练。 伸膝(股四头肌)训练: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下肢屈髖约30°,治疗者辅助患者伸膝,或患者主动做伸膝。 髋关节伸展(臀大肌)训练:患者取俯卧位,辅助或患者主动做髋关节伸展。 踝背伸(胫前肌)训练:仰卧位或坐位,辅助或患者主动做踝背伸运动。 三、激活核心,提升稳定性 先做双桥运动,待患者能较容易地完成双桥运动后,训练患者做单桥运动以强化腹肌和臀大肌的力量。四、学习正确用力,适应行走 患者站立位,以患侧下肢为支撑负重,健侧下肢反复前后迈步,治疗者给予辅助和监护,预防跌倒。 如果您身边有卒中后膝过伸的患者,可以到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评估及治疗。 康复医学科咨询电话:3997198 康复医学科约床电话:3998027 康复医学科门诊时间:专家门诊:周一全天;周二下午;周三全天;周四下午。普通门诊:周二上午;周四上午;周五全天。 康复医学科门诊地点:门诊楼2楼28诊室 康复医学科病房地点:内科楼9楼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