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聚焦质控赋能 规范技术发展——呼伦贝尔市心血管系统疾病 冠心病介入技术 心律失常介入技术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会议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30 08:56 阅读:37 来源:互联网

为进一步提升呼伦贝尔市心血管系统疾病诊疗规范化水平,强化冠心病及心律失常介入技术的质量安全管控,推动区域心血管疾病诊疗同质化发展,9月 27 日,由呼伦贝尔市卫生健康委主办,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心内科承办的“呼伦贝尔市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介入技术、心律失常介入技术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会议”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中型会议室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及呼伦贝尔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心血管内科专家、介入医师、质控专员及护理骨干40余人参会,共同围绕心血管疾病诊疗质控新标准、冠心病及心律失常介入技术规范与前沿进展展开深入交流。

以质为先:锚定心血管介入诊疗安全与规范

开幕式上,首先由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张岗副院长致词,张岗副院长指出: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始终将心血管疾病诊疗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此次依托我院及林业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技术优势,牵头组建市级质控中心,既是责任也是使命。“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联合各兄弟单位,共同织密心血管介入诊疗的质量安全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规范、安全的优质医疗服务。”

质控会议由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何婷婷主任主持,“心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介入治疗作为重要的救命技术,其规范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成立,是落实“健康呼伦贝尔”战略、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举措。希望中心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通过标准制定、培训指导、数据监测,推动全市心血管介入诊疗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升华”。”

聚焦前沿:权威解读与本土实践相结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领域权威专家刘志敏教授带来题为《CRT治疗:选择何种术式?》的专题报告,聚焦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这一心力衰竭重要干预手段的术式选择策略,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与刘志敏教授自身的实战经验,为与会者厘清了CRT术式决策的关键要点,引发广泛关注。 

在主旨报告环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贺利平教授以《心血管系统疾病质控工作介绍》为题,详细分析了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冠心病介入质控核心指标(包括手术指征符合率、支架置入合理性、并发症发生率等),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基层医院在适应证把握、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质控不是限制技术发展,而是通过科学监测,让每例手术都经得起临床和患者的检验。”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鄂璐莎教授带来题为《STEMI PCI术中冠脉内溶栓专家共识(2025)解读》的重磅报告,结合内蒙古地区STEMI救治特点,重点解析了术中冠脉内溶栓技术的适应证、操作规范及临床价值,为基层医院优化STEMI再灌注策略提供了关键指导。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颖副主任医师聚焦基层医疗需求,带来《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深度解读。高颖副主任结合呼伦贝尔市地域特点与基层医疗现状,从“为何需要基层指南”、“核心更新内容”、“呼伦贝尔实践路径”三大维度,为基层医生提供了可操作、可落地的“心衰管理工具箱”。 

数据赋能:质控中心明确年度重点任务

会议期间,呼伦贝尔市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及心律失常介入技术质控中心发布了《2025 年呼伦贝尔市冠心病及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数据分析报告》。近 1 年全市心血管介入手术总量年均增长,其中传统冠心病介入(如PCI)仍占主导地位,起搏器植入术与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逐渐成为增速较快的细分领域。

这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次“质量意识”的全员培训。心血管疾病相关质控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政府、医院、专家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一步,全市各医疗机构以质控中心为平台,主动对标标准、查找不足,共同推动呼伦贝尔市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