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阖家团圆之际,月饼飘香、佳肴满桌,糖尿病患者如何在享受节日氛围的同时守护血糖平稳?以下从饮食、运动、用药三大核心维度,提供科学且实用的健康建议。
在饮食管理上 需把握“控量、选品、搭配”三大原则。面对月饼,应优先选择低糖、低油、低血糖生成指数的品类,如以杂粮、豆类为饼皮,莲蓉、豆沙馅,需确认无额外添加糖的产品,严格控制单次摄入量,建议将1/4个中等大小的月饼作为上限,且食用后需相应减少当餐主食(如米饭、馒头)的量,避免总碳水化合物超标。聚餐时,遵循“蔬菜优先、蛋白适量、主食减量”的顺序,多选择清蒸鱼、白灼虾、凉拌蔬菜等清淡菜品,远离油炸、红烧等高油高盐食物,饮酒需严格限量,最好选择清水、淡茶水等替代饮料,避免空腹食用月饼或甜食,防止血糖骤升。 运动是辅助控糖的重要环节 节日期间需保持规律且适度的运动节奏。建议在餐后1小时进行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既能促进葡萄糖代谢,帮助降低餐后血糖,又能避免血糖波动。需注意避免在空腹或刚食用月饼、大量主食后立即运动,以防低血糖或胃肠不适;若节日期间出行、聚会导致运动时间不固定,可利用碎片化时间活动,如饭后散步15分钟、做家务等,确保每日总运动量达标。 用药方面 糖尿病患者需坚守“按时、按量、不擅自调整”的原则。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应严格按照医嘱的时间和剂量使用,不可因节日饮食变化或担心药物副作用而随意减量、停药,也不可因担心血糖升高而自行加药,以免引发低血糖或其他并发症。若食用月饼后担心血糖升高,可在医生指导下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根据血糖数值咨询医生是否需要临时调整用药方案;同时,需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以便低血糖时食用。若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补充糖分,避免危险情况发生。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更是守护健康的契机。糖尿病患者通过科学的饮食规划、规律的运动习惯和严谨的用药管理,完全可以在享受节日快乐的同时,保持血糖平稳,实现“月圆人更安”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