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一个小切口的民生答卷——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构建PICC维护网络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11-03 08:51 阅读:41 来源:互联网

近日,随着来自鄂温克旗人民医院、鄂温克旗伊敏医院及新巴尔虎左旗人民医院的3名学员顺利结业,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PICC维护能力培训及区域协作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医院、额尔古纳市人民医院、鄂温克旗人民医院、鄂温克旗伊敏医院、新巴尔虎左旗人民医院已相继成功开展PICC及PORT维护工作,长期困扰偏远地区患者的“维护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背景:患者的奔波路,护理人的心头结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与PORT(输液港)是建立长期、高效生命通道的关键技术,但其后续维护专业性强,一旦中断或操作不规范,易引发感染、血栓等并发症。过去,新巴尔虎左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偏远地区患者,为了一次导管维护,往往需长途奔波至少2.5小时前往市区,不仅耗费时间与经济成本,更增加了感染风险。如何推动优质护理资源下沉,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安全、规范的护理服务,成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亟待破解的难题。

    破局:精准施策,授之以渔

面对现实困境,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专业组组长杨雪芹护士长于2025年1月18日至19日赴新巴尔虎左旗人民医院,开展《PICC标准维护》及《静脉留置针置入与维护》专题授课,并现场指导当地护理人员进行PICC及留置针维护操作。同期,在新巴尔虎左旗蒙医医院进行了WS/T-2023《静脉治疗技术操作标准》解读培训。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护理部于2025年6月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理论+实践”系统化培训,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PICC维护专业人才,构建以我院为中心,辐射全市的“1个中心+N个网点”协作网络。

2025年7月1日,由各旗县医院选拔的3名自治区PICC初级专科护士来院报到,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免费脱产进修。医院选派由中华护理学会及内蒙古护理学会PICC高级专科护士组成的师资团队,采用“一对一导师带教”模式,围绕INS指南理论、并发症识别、模拟演练及病例实操等内容,开展全方位、同质化培训。同年9月30日,3名学员均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顺利返回原单位。

    成效:从“中心辐射”到“四处结果”,协作网络初显成效

学员们返回岗位后,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持续的远程技术支持下,各基层网点PICC维护工作顺利推进。如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额尔古纳市、鄂温克旗等地患者无需再为导管维护远赴市区,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旗、维护在基层”。这一举措不仅是技术的输送,更是对分级诊疗政策的积极响应,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减轻了患者经济与身心负担。

展望:织密服务网,绘就健康呼伦贝尔新图景

首批网点的成功运作为协作网络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医院将按计划持续为护理联盟单位培养专业护士,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同时,将完善基层巡回指导、线上支持平台、双向转诊机制,确保各基层网点提供与中心同质、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最终争取织就一张覆盖呼伦贝尔全域的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服务网,为守护草原人民健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