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破解儿童“糖”密码:11.14联合国糖尿病日专属科普与幸福守护攻略
发布时间:2025-11-17 08:51 阅读:23 来源:互联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2025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以“糖尿病与幸福感”为核心,倡导“了解更多,行动更多”——对儿童糖尿病而言,早认知、早干预,才能让孩子在科学管理下保持健康与幸福。

当检测结果达到以下标准,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型:

原发性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包括胰腺疾病、药物及化学物质引起的糖尿病和某些遗传综合征伴随的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1型较多见,两者的病因、表现和应对方式完全不同,家长千万别混淆!

典型“三多一少”信号(1型更明显)

其他易忽略的信号:

精神不振: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

视力模糊:看东西重影、排除近视后需警惕

女孩特别注意:外阴瘙痒红肿(念珠菌感染)

护理的重点攻略有哪些?

    把好“饮食关”,吃出快乐:多用家庭健康餐代替说教,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多吃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鸡蛋、牛奶、鸡胸肉、瘦牛肉、瘦猪肉、虾、三文鱼、大豆制品等。)让健康饮食成为亲子互动的温馨时刻,而非压力来源。每日所需总热量(kcal)=1000+[年龄x(70~100)],饮食的选择应考虑患儿的年龄、体重、运动量及食量等因素,热量成分分配:糖类占总热量的55%-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5%-20%。全日热量分三餐,早、午、晚分别占1/5、2/5、2/5,每餐留少量食物作为加餐。

    拥抱“运动场”,释放压力与控糖:每日适当运动(慢跑、游泳、骑车、跳绳等),餐后1-3小时进行,不空腹;运动前可减胰岛素或加餐,运动后低血糖需及时补能,选择全家齐上阵的集体活动,舒缓情绪、增进亲子感情。

    血糖监测,心中有数不慌张:以自我监测为主(空腹、餐前/后2h、睡前及凌晨2~3时,每日4~6次),心中有数,脚下有路,稳定血糖,让孩子安心学习,尽情玩耍。

    胰岛素用药有技巧:优先推荐胰岛素泵,注射需用专用注射器,注射部位可选用股前部、腹壁、上臂外侧、臀部,每次注射须更换部位,以免局部皮下脂肪萎缩硬化,让孩子在治疗中被温柔以待。

    读懂信号,化解不安:多尿烦渴要记录出入量、清洁会阴部、提供充足饮水;若突发饥饿感、心慌、软弱、脉速、多汗等,是低血糖表现,应立即进食糖水或糖块,严重时及时就医。

    健康习惯,从小做起:保持卫生、避免皮肤破损,定期体检(尤其口腔牙齿),控制好血糖。

    定期筛查,拥抱安心:按时监测血糖尿糖,调整治疗方案,定期全面体检,更安心从容的面对未来。

    被理解的孩子,更勇敢:耐心的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护理,保证充足睡眠。随身携带应急糖块和信息卡片,提供安全感。

如何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停止指责,给予陪伴:糖尿病不是任何人的错,您的爱与支持是孩子最强大的力量。

    科学管理,回归正常:通过“五驾马车”(胰岛素/药物、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让孩子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寻求支持,抱团取暖:信任医疗团队,与“糖宝”家庭交流经验,互相鼓励。

    在2025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到来之际,我们更加认识到:面对儿童糖尿病,早一分识别,就多一分主动;多一份知识,就少一份恐慌。其实,糖尿病从不是童年的“枷锁”,只要早识别、早干预,就能打开健康幸福的大门。控糖是手段,而守护孩子的幸福感才是终极目标。让“糖宝”在科学守护下远离焦虑,在阳光下自由奔跑,留住本该属于他们的甜蜜与幸福,让每一个童年都不被“糖”所困!

—— 您身边的儿科护士,与您携手守护孩子的健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