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防疫一线党旗飘扬 火线入党诠释初心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第二批支援满洲里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13名队员火线入党
发布时间:2022-04-07 15:59 阅读:1924 来源:互联网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4月28日,铿锵有力的入党宣誓声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第二批支援满洲里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响起,党委副书记、院长杜彦李带领医疗队13名“白衣战士”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王晓平、魏荣鑫、毕丹、宋佳伟、孙福泉、张颖琪、郭咪、都仁吉日嘎拉、卢媛媛、刘璐、白岩、尹春晓、袁宇奇等13名队员以“火线入党”方式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
      为应对满洲里口岸境外新冠肺炎的输入,防范本土疫情出现反弹,这13名“白衣战士”主动请战参加了第二批支援满洲里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他们全部都是第二次参加抗疫一线的工作。在此之前,他们有的曾经奋战在第一批支援满洲里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有的曾经冲锋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中心一线,均圆满而光荣地完成了任务。这些与党员们一起吃苦在前、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经历,更加坚定了他们第二次参加抗击疫情工作的决心,坚定了他们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和信心。

      越是危难时刻,越能锤炼党性。13名新入党的医疗队员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纷纷表示将义无反顾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坚守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医护工作者救治患者的职责,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
      仪式结束后,火线入党的13名同志又一次义无反顾进入隔离病区,继续执行救治任务。

      王晓平,男,43岁,汉族,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任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1月25日,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王晓平毅然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义无反顾的加入到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中心的队伍中,并且担任医疗组组长。在他的指挥安排下,全新的救治中心在24小时之内改造完成,并迅速投入使用。他以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的精神,凝心聚力、勇挑重担,始终坚持奋战在防控疫情第一线。在此期间,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月8日,他参加了第二批支援满洲里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再次奔赴满洲里抗疫一线,并担任了第二批医疗队的医疗组组长。他说:“共产党员,一个神圣的身份。在我的心目中,能够成为共产党员,一定是非常优秀且信仰坚定的人。战‘疫’一线的经历让我懂得,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甘愿为党和人民牺牲,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信仰。”

      魏荣鑫,男,33岁,汉族,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魏荣鑫同志主动请战,连续两次参加支援满洲里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在隔离病房中,魏荣鑫同志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连续多日高强度工作,身体严重透支,突然摔倒导致肋骨骨折。医生建议打胸带做理疗、多注意休息。但是他却说:“现在是在一线,我就是一名“战士”,要时刻把救死扶伤放在首位,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轻伤不下火线,魏荣鑫继续战斗在一线岗位。4月8日,他再次投入到支援扎区人民医院的工作中,受到了医疗队和患者们的一致好评。

      毕丹,女,37岁,汉族,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护士。毕丹同志工作认真负责,思想积极进步,多年来坚持在护理岗位上,不畏艰险,甘于付出,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积淀了许多有利于病人康复的实战经验。在两次支援满洲里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工作中,她帮助患者做康复运动护理,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多年的临床经验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和发挥。在此期间她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说:“每当国家经历磨难,总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看到身边优秀的党员同事们在疫情面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奉献精神,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无比敬佩,也更加坚定了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宋佳伟,男,36岁,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手麻科主管护师,有着15年的手术室、急诊科护理工作经验,技术精湛。今年春节,已经一年多没见过面的母亲和姐姐从外地回来,本打算一家人团聚过一个和美的新春佳节,但大年初二,他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第一时间加入到了支援满洲里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第一次支援满洲里新冠病毒肺炎任务主要是救治国内患者,而第二次主要是针对国外入境的输入型病例,形势尤为严峻,工作强度非常大。他的常规工作主要是给患者输液、做血气分析、雾化、吸氧等,每天都是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的,他每天要穿着厚厚的不透气的防护服在隔离区工作,每次要工作6-12小时,这期间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中,呼吸受影响,说话明显费力,全身就像泡在汗水里,贴身工作服完全湿透,双手被汗水泡的肿胀发白,额头和两颊则是深深的勒痕印记……他坦言“虽然有压力,但能发挥专长,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非常值得。”他时刻牢记自己救死扶伤的职责,用行动守护好患者的生命健康。

      孙福泉,男,34岁,蒙古族,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该同志有着扎实的急诊急救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疫情当前,他主动向领导请战,加入到医疗救治队伍中。进驻隔离病区后,孙福泉和医疗队员们紧张而有序的开展工作,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身体救治和心理辅导,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他的每一位患者,给他们最及时的治疗,最贴心的陪伴,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完全不顾身上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不顾脸上勒出的道道瘀痕,在每天长达6至10小时的汗水包裹里精心的为每一位患者采血、打针、雾化、血气,忙完一系列的治疗以后,他还要趁着患者休息的时候,默默的为大家打扫卫生,提前为大家备好后续用品……他的努力和汗水感动着每一位患者。每每在电话中听到年过花甲的父母说“儿子,照顾好自己”,每每听到两岁的儿子说“爸爸,我想你”,他的心都为之一颤,他又何尝不惦记家里人!但是他仍然选择了用自己多年的医学经验和专业技能,舍小家,顾大家,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危难平安度过而尽一份力。

      张颖琪,女,28岁,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护士,多次被评为“满意护士”,基本功扎实过硬,院内多次评比领先。2020年1月25日,张颖琪在没有得到家人同意的情况下积极报名加入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中心护理组,在接诊第一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还没有确诊情况下,张颖琪同志勇于奉献担当,主动请缨为患者采样、治疗,成为团队里第一位接触患者的护理人员。在救治中心接诊的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中,有两名70岁以上的患者,因年岁较大,没有亲属陪伴,患者的心理状况极不稳定,张颖琪同志通过在病房陪患者聊天、教患者使用手机等方式为患者减轻恐惧心理及孤独感,解决患者日常所需,尽心尽力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4月8日,张颖琪同志再次加入到第二批支援满洲里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来到扎赉诺尔区人民医院执行任务。本次是她第二次报名参加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时隔上次参与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中心医疗队结束仅7天。作为抗疫组的护士,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医疗工作者对工作的敬畏,肩负使命的责任。

      郭咪,女,31岁,达斡尔族,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士。从2020年1月下旬开始便坚持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中心工作,她工作积极努力,踏踏实实,得到了院里的认可。在这期间,她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随着境外疫情愈演愈烈,刚刚结束当地疫情工作的她又毫不犹豫的二次请战,来到了扎赉诺尔区人民医院开展紧张的救治工作。郭咪与同事们按照院里的指示任务安排,有条不紊、耐心细致的开展工作,值班、查房、开医嘱、打针、配药、消毒、隔离,郭咪无一句怨言,不怕困难,不计得失,不顾危险,任劳任怨,长时间的工作使她的衣服被汗水侵透摘下口罩和护目镜清晰的看到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与母亲视频报平安的时候母亲看到女儿脸上的勒痕,痛在母亲的心里,妈妈哭着问:“你的脸还能恢复吗?”郭咪却满不在乎地说:“当然能,我还是你漂亮的乖女儿。”她只是一名普通的护士,只是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中的平凡一员,但她的每一个身体力行的举动,都深深地诠释出“职责所在、使命担当”的意义。

      都仁吉日嘎拉,男,29岁,蒙古族,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都仁吉日嘎拉同志工作认真负责,护理基础操作技术过硬,是科室内骨干力量。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都仁吉日嘎拉同志早早做好了奔赴医疗前线的准备。当出发的“集结号”响起时,他来不及多想,毅然决然的踏上抗击疫情的征途,先后两次参加支援满洲里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奔向了疫情的最前沿。进入隔离区后,他刻意少吃不喝,克服身体与心理的重重困难,为了更加方便穿脱防护服,更加高效开展救援工作,他在工作间隙自己动手剪了头发。在和父母视频的时候,母亲心疼的说不出话,只是在哭,都仁吉日嘎拉对母亲说:“病毒来了,病人更需要我,消灭了病毒,才能回家”。作为一名90后男护士,他用最简单、最务实的做法诠释了无私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很多患者在都仁吉日嘎拉和医疗队员们的精心护理治疗下,病情开始好转,甚至痊愈。这就是朴素而平凡的草原儿女——都仁吉日嘎拉,他用生命守护着人民的健康。

      卢媛媛,女,29岁,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护士。她是一个90后的姑娘,是刚刚结婚的“新媳妇”,更是一名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护士。就在春节回娘家的路上,她接到了医院取消休假的通知。她即刻决定返程,同时毫不犹豫的志愿请战,加入了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第一批支援满洲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队。在隔离病房,她用科学的治疗、精心的护理、耐心的疏导,为患者的治愈提供里有效保障。她每天见到患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别紧张,我们和你在一起,加油”!忙忙碌碌的身影,汗水湿透的衣襟,日日夜夜的坚守,终于盼来了患者的康复喜讯。一个月的离家奋战,克服了生理和心理的种种困难,终于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与家人团聚。然而,在本土病历趋于稳定时,境外输入患者却与日俱增,第二次战疫迫在眉睫。短暂的休息后,卢媛媛同志重返医院上班,便立刻再次请战,加入到了第二批支援满洲里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

      刘璐,女,28岁,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主动请缨,先后两次参加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支援满洲里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尽管她已经有过参加第一批支援满洲里医疗队的经验,但在第二次支援救治时,进去隔离区后的情况比她想的要严峻很多,患者中有很多俄罗斯人,语言沟通比较困难,她用一遍一遍的用身体动作去解释和沟通,隔离病房,密闭的空间,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几个小时下来汗流浃背,戴上护目镜,不到1小时就布满雾水,双层手套,让她进行扎留置针、采血、采血气等有创操作变的十分困难,在重重困难下她精湛的技术水平得到病人的一致好评。作为一个90后的姑娘,在疫情面前,她尽心履行护理职责,用行动践行护理使命,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听从党的指挥,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畏艰险,勇于承担。她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祖国需要我,病人需要我,我一定随叫随到”。

      白岩,女,30岁,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士。白岩是一个90后的蒙古族女孩,有着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国,作为一名护士,使命感和责任感告诉她,抗击疫情必须冲刺在前,因为医护是病毒和生命之间最后一道防线。她先后两次主动请缨,参加了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支援满洲里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冲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第一线。在援满任务中,她吃苦耐劳,面对病人多、流程繁琐等困难,她始终坚守岗位,身体力行。疫情当前,在院党委和身边党员们的带动和感染下,她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那一刻起,她明白自己肩上有着两份誓言的重量。她不仅要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更需要不忘初心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党员和恪守职责的护士。

      尹春晓,女,27岁,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护士。连续三年获得了满意护士及年度优秀人员,并多次获得患者的表扬信和锦旗。在得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她毅然决然的选择报名参加医疗队。在科室领导与同事们得知她要去抗疫前线后,纷纷发来关心与祝福的短信,她说:“我父母身体健康,也没有结婚生子没有任何负担,做为年轻的护理工作者,我要冲在前线。”三天后正式踏上去往满洲里的抗“疫”第一线。在隔离病区,她恪尽职守,细心观察患者的每个举动,在一次与患者的交谈中得知患者有一些网络舆论的压力后,她去耐心的劝导患者说:“不要有压力,放松心情对你的治疗有帮助,你要快快的好起来。”从开始接触患者的恐惧到与患者建立的友情,即使汗水打湿了层层的防护服,她也毫无怨言。在陌生、复杂的环境中,依然选择逆境前行。在经历了这次抗疫前线,她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到一个身负重任的护士,使她深刻的认识到使命与责任。她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深的烙印在心里,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身负的使命责任。”

      袁宇奇,女,耳鼻喉科护士,毕业后于中国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工作,现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护士。2020年1月25日,袁宇奇和家人匆匆告别后,就奔向了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中心防控一线。结束后,经短暂休整又回到本职岗位上继续工作。4月8日,袁宇奇再次申请加入到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第二批支援满洲里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再次整装待发奔赴“战场”。有了第一次防疫的经验,此时的她信心满满,很快投入到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中。袁宇奇作为一名90后护士,在防疫工作期间,听从安排,服从指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治好每一位患者。进入隔离区,至少4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一个班下来,她满身大汗。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尽管从事护理工作多年,但面对从未面接触过的环境,她心里也是十分紧张,由于穿戴了包裹严实防护服和护目镜,护目镜上充满了雾气,护理操作非常困难,但她凭着平时积累的工作经验,不怕脏、不怕累,以护理工作为己任,很快适应并完成了新的护理操作。袁宇奇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和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

(责任编辑: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