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促进人文护理实践,增强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及主动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就医体验。我院普外科二病区护理团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医护角色转“患”。这不仅是一次模拟体验,更是一次对服务理念的深刻反思,我们将以“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为活动主题,深入感受患者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和服务质量水平。
场景(一)护士王倩体验穿弹力袜
护士王倩在体验穿弹力袜时,刚开始感觉自己有些不自在,虽然不是很紧,但感觉血液循环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特别是在腿部肌肉处,会有一些挤压的感觉,不是很舒服。同时,弹力袜的材质对皮肤的摩擦也会造成一些不适,要选择合适材质的弹力袜。她发现早晨下床前穿戴弹力袜,下肢不会肿胀,穿脱比较方便。第一次脱时,将袜子从边缘卷缩后,至脚踝处,再脱下,比直接的穿脱更方便,并保持卷缩样收起,下次穿时,先用手握住卷缩处,将足部穿好,再用掌心放在卷缩处,将其边推边展开,这样周而复始,既不会让指甲划伤皮肤,还可以减少对弹力袜的损伤。在使用中还发现如果是脚趾甲翘起的患者,袜子的前端很容易钩破损,推荐使用露趾的弹力袜,这样可增加弹力袜的使用寿命。 通过这次体验,护士意识到穿脱弹力袜过程要给予更细致的穿脱指导。除确保正确穿脱外,还需要关注袜子的质地和舒适度,做好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了解穿脱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延长弹力袜的使用时间。 场景(二)护士范丽娟体验带腹腔引流管 护士范丽娟在体验带腹腔引流管的过程中发现,平躺在床上活动时引流管不会影响到活动度。但要侧躺时,侧躺在床中央,引流管会有牵拉的感觉,靠近引流袋侧的床边活动时活动没有被限制的感觉。所以体会到躺在床上时侧身活动的时候要拉好床挡的同时尽量把身体往引流袋那侧挪动一下,给引流管余出多一些的长度。 体验带腹腔引流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如固定岛膝盖以下,走路的时候引流袋左右摇摆很不方便。在引流管宣教上,应注意引流管固定的宣教,将其固定在上衣的衣角处或大腿上方。 体验中选择松紧带的裤子时,松紧带超过引流管上方时很容易把管压住或发生打折。要尽量避开引流管,或将腰带放置在引流管下方。体验后发现了许多平时工作没有发现的小细节和患者不方便的地方,也发现了许多安全隐患,受益匪浅,明确了要更加细致的进行引流管的护理和宣教。 场景(三)护士周雪体验手术前禁食禁水 护士周雪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感受,体验了手术前禁食禁水这一过程,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关怀和指导。她先体验了禁水2小时,过程相对轻松,虽然感到有些口渴,但症状并不明显。再体验了禁食禁水的8小时,在这过程中,一开始没有明显的饥饿感,但觉得很口干舌燥。她的口腔和嘴角逐渐出现黏腻感,唇部也变得干燥起来。唾液分泌减少使得她的喉咙感到不适,需要频繁用舌湿润唇部。 禁食水体验后,周雪感受到了患者手术前8小时不进食不喝水的痛苦,理解了患者在等待手术的焦虑中口干舌燥的不适。这让她意识到,在手术前适当缩短禁水时间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如患者感觉口干不适,可预防性应用润唇膏滋润口唇,科室备10%甘油生理盐水喷雾喷洒口腔。减轻患者的痛苦及不适症状,给患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场景(四)护士杨露体验从手术室转运回病房
在体验患者角色的过程中,护士杨露分别模拟了全麻术后清醒自行挪下床的患者和腰麻后需要人员协助抬动的患者两种情况,深刻体会到了患者在手术转运过程中的感受和需求。作为全麻术后清醒的患者,杨露感受到了身体虽然恢复了部分知觉,但依旧存在虚弱和无力。当转运床摇低后,她小心翼翼地触摸床面,通过触觉来确认床与自己的距离,确保安全后再尝试挪动身体。而作为腰麻后的患者,杨露则完全无法自行移动,需要完全依赖医护人员的协助。在体验过程中,她感受到了被抬动时身体的无助和脆弱,也更加明白了医护人员在搬运过程中需要保持平稳、轻柔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体验,杨露对手术转运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她意识到手术转运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和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贡献更多的力量。 通过模拟患者角色体验,我们深刻意识到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遭受的不适和焦虑。这一体验让她们意识到,除了专业的医疗技术外,温柔、耐心和良好的沟通也是提高患者体验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加关注了患者的感受,并承诺尽力减轻他们的不适,为患者提供更贴心的护理服务。也更加坚定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决心。护士不仅是一名护理人员,更像是陪伴者和引路人。用我们的细心和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安心。用心疗愈着每一位患者的不适和困扰。这是一种无声的关怀,更是一种无微不至的体贴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