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

就医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就医指南 > 健康教育
【健康过大年】中医养生 健康过春节
发布时间:2024-02-29 15:24 阅读:624 来源:互联网

    春节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至,正是养生好时节


    春节假期正值立春,亦是春天的开始,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但是天气变化最为反复无常,人们易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因此,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在新春佳节之际,举杯共饮之时,结合时令特点,根据每个人的生活规律,顺时顺变,健康体魄从新年开始。

一是起居有时

    假期正是“打工人”补睡眠大好时节,要注意在充分休息的情况下按时起居、不要过度熬夜。但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劳神过度可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纳呆、腹胀、便溏等症,睡眠不足,还易使体内阳气上浮,出现各种“上火”表现。因此在节日期间应按时休息,不宜过度熬夜。

二是饮酒适度

    节日期间,少不了“把酒言欢”。《汉书·食货志》中说 :“酒,百药之长。”明代李时珍特别指出:“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此物损益兼行。”节日期间适量饮酒,可以和气血、悦心情。防止因饮酒过量或饮烈性酒刺激引起的血压升高、中风的危险,损伤肝功能、刺激胃粘膜。如出现醉酒症状,可以饮用《肘后方》中的葛花散(葛花、小豆花各30g),可起到一定的缓解醉酒的作用。

三是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若饮食不节制,就会损伤脾胃的功能。中医养生提倡成人也要“三分饥和寒”。过节期间,贪嘴、暴饮暴食,常常导致所谓“节日病”的发生,出现胸腹胀满、胃脘疼痛、恶食呕吐、大便泄泻等消化不良或大便干结、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病症。因此,在节日期间要注意合理饮食,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以采用中医的食疗方法缓解症状。出现上火症状,可以多食蔬菜、水果、苦瓜,泡服菊花、金银花等。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可以泡服山楂片、口服山楂丸或单独用鸡内金烤干后研末服用。

重养肝,健康过新年

    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因此,春季宜少酸多甘食物为主,以健脾胃之气,滋养肝脾。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蒸枣;山药也是春季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可做拔丝山药、山药豆沙包、山药冰糖葫芦等。

春节期间禁忌

    新年伊始,正值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又开始热热闹闹的准备年货了,说到年货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好吃的”,那么随着我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腴,我们年货的种类更是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该如何选择,又该如何烹饪呢,下面临床营养科有话说。

1.肝病患者忌“酒”

    肝病患者饮酒,会直接伤害肝细胞,甚至会使肝细胞变性或坏死,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2.胆病患者忌“油”

    节日期间食物油腻,胆病患者如果大量进食荤腻食品,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因此,有胆病的患者要忌油腻食品。

3.感冒患者忌“聚”

    春节期间,有的地方还有流感等人群,人们如有伤风感冒,走亲访友聚在一起,极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流行。因此,感冒患者不宜外出,最好在家中调养,既有利于病情恢复,又能避免将病传染给他人。

 4.胰腺病患者忌“饱”

    节日期间,美味佳肴丰富,如过量进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压力增高,致使胰管破裂,诱发急性胰腺炎。

5.高血压患者忌“闹”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人多热闹,可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

 6.冠心病患者忌“累”

    节日期间操劳太多或玩乐无度,会使心跳加速、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7.糖尿病患者忌“甜”

    节日期间,糖尿病患者应忌“甜”食,否则会使人体内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8.脉管炎患者忌“烟”

    节日期间,常有亲朋好友来家“拜年”,脉管炎患者为了招待客人而陪着频频吸烟,这样会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并能抵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使病症加剧。

 9.消化性溃疡患者忌“熬”

    我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如果也同家人一起熬夜,或通宵看电视,使身体过于疲劳或睡眠不足,极易引起疾病发作或病情加重。

 10.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凉”

    春节期间,气温还未升温,因此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以防旧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