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

医疗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医疗服务 > 健康教育
心身健康——“心”世界“愈”见更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5-02-13 16:42 阅读:341 来源:互联网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指标。心理健康的状态也直接影响身体健康,二者密不可分。目前,人类心理问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保持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状态的重中之重。

二、常见的心理问题

1、焦虑状态:症状;成因。

症状:紧张、易激惹、烦躁、攻击性强、睡眠障碍、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胃胀、胃痛、反酸、腹痛、腹胀、腹泻、心慌、胸闷气短、出汗、抽动、手抖等。

成因:生理因素:焦虑与大脑中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有关,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也可以对焦虑产生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曾经的创伤经历、早期的负面经历也会对个体的焦虑症状产生长期影响,环境中的压力和刺激也是焦虑的一大来源。

2、抑郁状态:症状;成因。

症状:悲伤、情绪低落、想哭、无兴趣、无意义感、自卑、回避社交、恐惧、担忧、绝望、无助、委屈、注意力记忆力下降、食欲下降、自罪自责、自杀观念或行为、自残行为、睡眠障碍、思维迟缓等;疲劳乏力、沉重感、头部被笼罩感、疼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胃胀、胃痛、反酸、腹痛、腹胀、腹泻、心慌、胸闷气短、出汗等。  目前,很多抑郁状态患者呈现了隐匿性的特点,即外表阳光,内心晦暗。

三、临床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表达性艺术治疗、催眠治疗)、药物治疗。

几点误区。

1、误区一:做心理治疗的人是病人。心理治疗中的咨访关系由治疗师和来访者构成,心理治疗师面对的来访者都是正常人群,只是当下处在了情绪、躯体化症状的困扰中,这些困扰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做心理治疗并不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是来访者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放松、平静和幸福的成长方式,是所有人都需要的成长手段。因此,出现问题状态的时候要及时干预,以免症状加重,更加不利于快速解决问题状态。

2、误区二:心理治疗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心理治疗是帮助来访者发现问题根源、面对、感受自己、与自我和解的手段,其目的在于引导来访者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帮助来访者解决具体问题。

3、误区三:做了心理治疗马上就会好。心理治疗跟其他治疗模式一样,都需要时间和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心理治疗都是疗程性治疗,对于多数来访者来说,一般性心理问题大概需要1-2个疗程完成治疗。

4、误区四:做心理治疗很轻松,来访者完全不用努力,只要治疗师治疗就可以。心理治疗中来访者和治疗师建立咨访关系后治疗才真正开始,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只起到提供技术、带领成长的作用,而来访者高度配合对于治疗效果本身起到了80%的作用,因此,来访者是不是抗拒治疗十分重要。心理治疗全程并不是一个很轻松、很愉快的过程,来访者在治疗中需要面对、感受痛苦,才能真正的与痛苦和解,让痛苦离开。当然,治疗结束后,来访者会重新获得放松、平静和愉悦。

 

四、预防措施

1、走出去;晒太阳,升“阳”气。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

2、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当负面情绪出现时,可以与亲朋好友倾诉,说出来的负面情绪就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给情绪一个释放的通道。

3、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提升自身免疫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将大大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

4、学习一些缓解情绪的小技巧。如心理画、深呼吸训练等。

如自行调节效果不佳,请及时至专业机构就诊,解决问题。切勿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