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加碘防疾病,平衡营养健康行,防治碘缺乏病日,正确认识碘缺乏病,科学防范,科学补碘.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能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促进代谢过程、保持人体正常体格发育、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碘在保证机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维持各种活动,体内的碘元素每天都被消耗,因此需要及时补充。 碘元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海水是最大的“碘库”。人体所需要的碘大多来源自食物,部分来自于水。正常成人对碘的生理需要量是75微克/天,每个月吃相当于两粒芝麻粒重的碘元素就可以了。 碘元素与甲状腺激素 人体内的碘大约有三分之一在甲状腺组织聚集,其余的碘分散在体内的其他组织中。碘元素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人体碘缺乏,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身体的物质代谢,提供能量,维持身体有相对恒定的体温;小朋友体格、肌肉、大脑等的生长发育,也离不开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和危害的总称。碘摄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单纯性聋哑、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
缺碘的危害 不同发育时期缺碘,相应的表现也不同: 胎儿所需要的碘全部来自于母亲,故孕母碘缺乏可造成胎儿期碘缺乏,可能会造成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地方性克汀病及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 新生儿期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有新生儿死亡率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脑和身体发育迟滞。 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可影响智力发育、身体发育,造成运动、视觉、听觉障碍,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 成年人碘缺乏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肿大,表现为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
科学补碘 预防碘缺乏病的常用方法就是食用碘盐。食用碘盐不仅安全、有效、容易推广,还符合微量、长期、生活化的补碘原则。对于一般人群,只要能够吃到合格碘盐,就可以保证碘营养。 人体碘的需要量因不同生理阶段而不同,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健康人每日碘推荐摄入量:1-10岁为90ug,11岁-13岁为110ug,14岁及以上为120ug,孕妇为230ug,哺乳期妇女为240ug。 除了食用碘盐补碘,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多吃海带、海蜇、紫菜、海苔、菠菜和芹菜等食物来补充碘元素。部分限制盐摄入量的孕妇或者食盐量较少的婴幼儿等群体,可以经常吃一些含碘丰富的食物来补充碘,如海带、紫菜等。 日常使用碘盐,需注意 购买小袋包装并贴有碘盐标志的碘盐,不要随意购买私盐或无(低)碘盐,不要购买散装盐,散装盐存在未加碘的风险。 碘盐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高温潮湿的环境,容易使碘挥发。 炒菜、做汤等烹饪中,待快出锅时放盐效果好。
哪些人不适宜补碘 不是所有人群均适合补碘,食用碘盐补碘也不是越多越好,如甲亢患者,此类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应停止食用加碘盐,防止病情加重,需按照医生叮嘱不食用或减少食用。再如嗜海鲜者,海产品含碘量丰富,沿海居民或喜食海鲜的人群在进食过程中已经摄入了适量的碘,可以碘盐与无碘盐交替食用。哺乳期妈妈及妊娠期女士,对碘的需要量多于普通人群,需要及时补充适量的碘,可以每周食用1-2次海产品。 碘长期食用过量时,也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造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高碘性甲状腺肿等,所以,碘的进食要适量,过多过少都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