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29日,外科专业基地 “强基铸魂・外科学苑” 实践活动月圆满落幕。四周沉浸式培训通过 “理论+实操+案例+践行”四维模式,为外科住培学员打造了一套融技术精度、思维深度、人文温度于一体的成长必修课。
神经查体锚定 “六步法”,叩响精准诊断之门
神经内科宋成龙副主任医师以神经系统查体标准化训练为切入点,通过神经系统“六步法”训练,补齐外科临床工作中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认识、系统查体、病历书写的短板;在学员模拟标准化病人的过程中,他们见证了医学教育的严谨与温度,进而认识到人文关怀与专业技术同等重要。
病理实践揭秘 “微观世界”,淬炼临床决策逻辑 病理科孟亚飞主任团队带领学员 “沉浸式” 体验病理诊断全流程。快速冰冻切片环节的 “30 分钟生死时速”,让学员见证病理与外科术中决策的紧密 “对话”。包海龙副主任医师讲解深入浅出,助力学员重新认识 “临床 - 病理” 协作关系,理解临床医生需将微观证据与患者的宏观信息有机融合,从而规避思维惰性,培养综合判断能力。 影像视角重构 “外科思维”,精准医疗始于精准判读 不同于传统阅片教学,普外二科辛鹏副主任医师另辟蹊径,从“外科医生如何用影像”的独特视角,剖析20余例消化系统疾病的 CT断层扫描影像特征。普外轮转过的学员带着临床困惑“靶向提问”,现场形成“影像-临床-外科”的三角互动讨论。学员感慨:“过去看CT只找‘病灶’,现在学会结合解剖毗邻、血运路径、功能保留需求综合分析,原来影像阅片是外科手术的‘提前预演’。” 医德课堂敲响 “初心之问”,知行合一践行医者誓言 第三党支部管智慧书记从国家 “九不准” 政策切入,串联起孙思邈 “大医精诚” 的仁心传承、吴孟超院士 75 年零投诉的坚守,以及 “术后纱布遗留”“态度冷漠致投诉” 等警示案例,让学员在正反对照中明晰:“无菌原则是术中底线,沟通耐心是术前温度,随访责任心是术后保障”。课后启动的 “三个一” 践行计划 —— 每日多一句病情解释、每周多一次术后问候、每月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更将医德要求转化为可量化的日常行动。住培医师王剑奇分享道:“当看到患者因一句‘今天恢复得不错’而舒展眉头时,突然懂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分量。” 这场始于春月的成长淬炼,终将在学员心中种下 “精于技术、诚于医德” 的种子。期待更多怀揣医学梦想的青年,加入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专业基地,共赴 “做有温度的外科医者” 的职业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