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援非日记】于立东:为非洲儿童治疗骨髓炎
发布时间:2023-05-30 08:18 阅读:1605 来源:互联网

我是一名来自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的骨科医生,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已经17年,这是我第一次以骨科医生身份参与海外援助医疗工作,即内蒙古自治区第23批援非医疗队援助非洲卢旺达国家医疗工作。

初到卢旺达,我们4名医生被分派到卢旺达国家东方省基本古医院开展工作,基本古医院是该地区的上转医院,向下辐射周边很多的基层医院,病源很多,但严重缺乏卫生设施和医疗资源,而我成了这里唯一的一名骨科医生。

作为唯一一名骨科医生,面对困难和困境,我没有任何犹豫,整理好思绪,迅速投入到工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不断深入,我逐渐熟悉了这里的同事、工作和生活环境,克服了语言障碍,同事间的配合越来越融洽,工作和生活也更加井然有序。

我们所在地区属于卢旺达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医疗资源与国内差距很大,疾病种类多,人们的就医和安全意识较差,我所负责的骨折及骨科疾病患者多,每周都会有很多创伤骨折手术要做。在整体的就诊问诊和手术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因外伤和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的儿童和青少年骨髓炎的发病率非常高,每年都有大量的儿童和青少年因骨髓炎致残和致死,这让我颇为震惊。骨髓炎如今在中国早已罕见,甚至很多地方都已消失,但是在这里却成了重灾区。

骨髓炎导致很多孩子失去了梦想,很多孩子因此失去了未来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不能和同龄人一起嬉戏玩耍,不能和小伙伴一起在运动场上肆意驰骋,甚至有些孩子可能终身与残疾相伴。而对于本地区这一常见病“骨髓炎”来说,当地的医生却是束手无策的。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和医疗水平的制约,当地医生一直以来对骨髓炎患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合理的治疗方案,也没有医生会给骨髓炎患者做手术,作为中国的援非骨科医生,听到和看到眼前的境况,我是痛心的,医者仁心,那一刻我决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我的援非医疗工作,减轻患者的痛苦,挽救更多的当地病患。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当地医护人员对中国医疗队医生的技术和能力有了更好的认可和信任,认可和信任让他们把转诊到基本古医院的骨髓炎患者更多的介绍了给我。看到骨髓炎患者的肢体流着脓,骨骼露在皮肤的外面,很难想象因为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的限制,患者得不到及时就医常年承受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残,眼前的一幕是触目惊心的,转诊到这里的多数是慢性骨髓炎患者,大多需要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很多药物需要患者到医院外药店去购买,因为贫穷,部分患者承担不起药费,而对于相对落后地区贫穷的骨髓炎患者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为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往往需要我们这些援非医疗人员自己出钱为患者买药。

在这里我们每一位医疗队员相互帮助,进行术前讨论,顺利的完成每一台手术,每次查房这些孩子看到我们都会亲切的喊着“shinwa(卢旺达语,中国人)”。那一刻我很欣慰,也深受触动。援外医生的使命感,激发了我在这里治疗骨髓炎的斗志,我要尽全力发挥我的骨科专长,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重新点燃他们的运动梦想。我告诉外科护士长Grace,通知这里每一个医生和护士,一定把转诊上来的骨髓炎患者安放到我负责的骨科病房。

在这里我依靠仅有的辅助检查X线,结合患者的病史和我多年的临床经验,仔细查体,有针对性的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痛苦,患者手术后都康复的很快,感染肢体不再流脓、不再疼痛,驱走了折磨他们多年的病魔,多年的顽疾在这里得到治愈。小小的年纪,虽然他们不能准确的读出我的名字,但是他们认识我白大衣上的那面五星红旗。待他们长大成人,他们可能会是农民,是律师,是军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他们会淡忘我,可能也会忘记我的名字,但是在他们的一生中一定会记得,给他们治好顽疾的那个医生来自中国。在这里我会尽职尽责的治愈更多的患者,无论在异乡,还是故土,坚持医者本色,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让中国医疗友谊之花在非洲盛开,让中国援外医疗队的无悔付出,无私大爱精神在非洲更好的传承,为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第23批援非医疗队援助非洲卢旺达国家医疗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